這家公司在闖關創業板失敗後

时间:2025-04-20 22:21:49来源:编辑:

欣巴科技上市的达创野心從未擱淺。這家公司在闖關創業板失敗後,业板有多改弦易張衝擊科創板IPO。折戟战科逐年

欣巴科技是后转一家智能物流企業,公司主要產品包括交叉帶分揀係統、创板自動化輸送係統、欣巴下降自動化倉儲係統及其他物流設備。科技科创有業內人士分析稱,毛利欣巴科技創業板IPO未成功的属性原因或許與廢料處理有關。目前,达创環境汙染是业板有多即將上市企業的審核要點之一。

除此之外,折戟战科逐年投資者還需注意當前欣巴科技客戶集中度較高等問題。后转

客戶集中度較高

和其他智能物流企業不同的创板是,欣巴科技收入來源過於集中。欣巴下降欣巴科技前五大客戶集中度遠遠高於同行業上市公司均值,這主要與自動化物流係統行業發展特點、客戶所在的行業業務發展增速有關。

數據來源:招股書、界麵新聞研究部
數據來源:招股書、界麵新聞研究部

招股書資料顯示,2018年、2019年及2020年,按同一實際控製人合並口徑計算,欣巴科技來源於前五大客戶的收入占營業收入比重分別為89.25%、95.42%和85.56%,主要客戶為快遞行業客戶。其中來自於韻達股份(002120.SZ)的收入占比分別為68.47%、65.05%和46.85%。可以看到,欣巴科技對韻達股份業務依賴較為嚴重。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7年到2020年期間,韻達股份也是欣巴科技的第一大應收賬款客戶。2019年,韻達股份的應收賬款餘額為2.22億元,占應收賬款總數的57.42%;去年比例有所降低,回到了26.85%。

欣巴科技收入中韻達股份占比較高的問題,和快遞行業發展有著密切關係,這點與中科微至(688211.SH)較為相似。

根據國家郵政局統計數據,2020年我國快遞業務量達到834億件。快遞業務量增長帶動了快遞行業自動化係統與設備的巨大需求,近年來快遞公司陸續開始大規模資本化投資,對自動化係統與設備的投資增長較快。韻達股份是上市快遞公司中較早開始投資自動化物流係統的。根據公告,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韻達股份市場占有率分別為11.76%、13.77%、15.80%、17.01%,市場份額居行業第二且呈穩步上升趨勢。在加大自動化設備投資後,韻達股份分揀成本快速降低。截至2019年末,韻達股份機器設備原值41.43億元,淨值36.4億元,高於順豐控股(002352.SZ)、圓通速遞(600233.SH)、申通快遞(002468.SZ)等同行業上市快遞公司。

數據來源:招股書、界麵新聞研究部

毛利率逐年下降

招股書顯示,從2018年至2020年,欣巴科技營業收入分別為4.8億元、8.12元和10.36元,增長率分別為162.37%、69.15%和27.66%,持續下降。歸母淨利潤方麵,2018年至2020年分別為5407.08萬元、4675.09萬元和1.03億元,其中2019年出現負增長。

2018年至2020年間,欣巴科技主營業務的毛利率分別為22.51%、21.13%、20.50%,呈下滑趨勢。與業務模式以及客戶所屬行業較為接近的可比公司中科微至相比,僅有其不到一半的毛利率

數據來源:招股書、界麵新聞研究部

欣巴科技曾表示,毛利率之所以低於中科微至,主要原因在於中科微至不僅集成係統,還可以生產部分設備。此外,欣巴科技材料端的成本遠遠高於中科微至,這也是毛利率低的原因之一。

數據來源:招股書、界麵新聞研究部

細分業務方麵,2018年、2019年、2020年,欣巴科技交叉帶分揀係統毛利率分別為27.60%、26.32%、30.08%;自動化輸送係統毛利率分別為8.48%、1.58%、3.77%;主營業務綜合毛利率分別為22.51%、21.13%、20.50%。從中科微至招股書中可以看到,交叉帶分揀係統毛利率常年維持在40%以上,較欣巴科技交叉帶分揀係統毛利率高。這與兩家公司業務模式存在差異有關。欣巴科技主要負責自動化物流係統的方案設計、軟件及電控係統開發,本身不從事設備的生產製造;中科微至除方案設計、軟件及電控係統開發外,亦生產用於分揀係統的部分設備組件,整體成本控製優於欣巴科技,因此毛利率水平高於欣巴科技。

數據來源:招股書、界麵新聞研究部
數據來源:中科微至招股書、界麵新聞研究部

此外,欣巴科技的業績穩定性也值得關注。由於公司業務高度捆綁快遞行業,“雙11”“雙12”是每年分揀的高峰期,快遞行業客戶一般會於二、三季度下達采購訂單,並在“雙11”以前完成安裝調試並投入商業運行。受此影響,欣巴科技自動化物流係統的驗收及銷售收入的確認一般較多集中在下半年,因此經營業績存在一定的季節性波動風險,並且訂單采購表現受製於快遞行業、電商行業的整體大環境變化,欣巴科技較為被動。

總體看,欣巴科技符合3項申報科創板上市的硬性指標要求。雖然公司2018年至2020年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均小於5%,分別為3.38%、4.91%、4.01%,不過3年總研發投入總計達9763.68萬元,已超過6000萬元的科創板申請門檻。同樣,雖然近三年公司營收增速出現急劇下滑,但也依然滿足科創板最近三年營業收入複合增長率達到20%的硬性要求。

不過,滿足要求不意味著成功。這家創業板折戟的公司,真能如願衝上科創板嗎?

copyright © 2016 powered by 匯川網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