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经济或进入從1980年到1999年

时间:2025-04-21 00:52:52来源:编辑: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黃益平周六在《財經》年會上指出,新常态在新冠疫情和美聯儲貨幣政策收緊等因素影響下,黄益世界經濟或進入新的平世“新常態”。

他說,界经济或进入從1980年到1999年,中国也就是关注上世紀的最後20年,發展中國家年平均經濟增速相對於發達國家僅高出0.45個百分點,问题原本應該存在經濟後發優勢的新常态發展中國家的發展並不是很理想,拉美、黄益亞洲等地甚至出現債務危機,平世所以全球經濟增長還是界经济或进入由發達國家主導。

但是中国,進入21世紀後,关注以金磚國家、问题新興市場為代表的新常态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速大幅提高。2000年至2019年,發展中國家年平均經濟增速比發達國家高出約3.65個百分點,發展中國家開始引領世界經濟增長,這就是過去所說的“經濟新常態”。

但是,黃益平表示,世界經濟正在發生新的變化。根據世界貨幣基金組織(IMF10月的預測,2022年,發達國家平均經濟增長率為4.5%,發展中國家平均為5.1%,差距幾乎和上世紀相同。“這就是新的‘新常態’,未來兩三年可能和過去20年完全不一樣,而是和上世紀的情況類似。”

他進一步表示,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方麵,今年以來,發達國家疫苗接種率不斷提高,而多數發展中國家卻不可同日而語。在病毒持續變異的背景下,兩個群體的經濟出現分化。而且,根據IMF的預測,未來幾年發達國家基本都能回到疫情之前增長軌道,但大多數發展中國家不行。另一方麵,美聯儲的政策變動會對兩個群體造成不同影響。

“市場已經對美聯儲何時開始減少流動性、加息進行預測。雖然有不確定性,但是拜登提名鮑威爾連任,應該說對貨幣政策的延續提供了一定保障。因為美聯儲是世界最主要的中央銀行,美元是國際儲備貨幣,當美聯儲政策寬鬆的時候,世界各國都會受益,反之都會受到影響。”黃益平說。

但是,對發達國家來說,影響或隻局限在金融市場的波動,而部分發展中國家經濟基本麵不健康、金融係統脆弱,可能會引起金融危機等不良後果,從而加劇兩個群體的分化。

對於世界經濟可能出現的新的‘新常態’,黃益平認為,中國需要格外關注兩個問題。一是如何控製疫情。他說,去年以來中國依靠“零容忍”政策管控住了疫情,但隨著今年歐美國家逐漸放開管控,我國是否放開、未來怎麽辦,是需要思考的問題,這肯定會影響今後經濟發展態勢。二是,美聯儲政策調整可能會對很多國家造成衝擊,中國可能也會麵臨一些問題,需要格外注意金融風險。

copyright © 2016 powered by 匯川網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