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也死亡率和致殘率很高

时间:2025-04-21 01:07:40来源:编辑:

您可能了解老年人容易發生“腦中風”,中风一旦發生,当心病情很危急,肠也死亡率和致殘率很高,亡率令人膽戰心驚。高达深藏不露的中风腸道也會突然發生“腸中風”,而且死亡率高達60%,当心您對此了解嗎?肠也

不久前,85歲的亡率張老太太就經曆了一次“腸中風”,現在提起來仍心有餘悸。高达張老太太因腹痛不適入住上海曙光醫院安徽醫院脾胃病科,中风入住第二天突發便血及腹痛加重,当心後完善腸鏡及腸係膜CTA檢查診斷為「缺血性腸病」,肠也俗稱“腸中風”。亡率

什麽是高达“腸中風”

脾胃病科主任朱冉飛指出:與“腦中風”發生機理類似,所謂“腸中風”是指供應腸道的血管被堵塞,引起腸道急性或慢性血流灌注不足所致的腸壁缺血性疾病。結腸接受兩條主要動脈的供血:

➤腸係膜上動脈,有三個結腸分支(回結腸、結腸右和結腸中動脈);

➤腸係膜下動脈,也有三個結腸分支(結腸左、乙狀結腸和直腸上動脈)

一旦這兩根血管發生硬化、狹窄或被血栓阻塞,均可發生“腸中風”,病變部位可發生於從盲腸到直腸的任何部位。以往認為發生在血流較少的 “分水嶺”區域,如脾曲和直-乙交界處,但上述區域僅分別累及3-5%和4.8-25%的患者。此外,結腸在腸係膜上、下動脈交匯點以及腸係膜下動脈與髂內動脈交匯點處容易發生缺血,即左半結腸(降結腸和乙狀結腸)易發生缺血。好發於老年人,危險因素包括動脈粥樣硬化、房顫、高血壓病、糖尿病等。該疾病病情凶險,診斷困難、誤診率高,發生腸梗死後病死率可達60%-80%。

“腸中風”會出現哪些症狀

“腸中風”最常見的症狀為腹痛、便血及腹瀉,為典型症狀表現,還可伴隨腹脹、惡心、嘔吐等消化係統不典型症狀。病情輕者為間斷性腹部隱痛不適,可自行緩解。重症患者可見急腹症、消化道大出血、敗血症及感染性休克、多髒器衰竭等危重症表現。

如何診斷“腸中風”

對可能患有缺血性結腸炎的患者,腹部CT是首選的診斷檢查,建議在入院的最初幾個小時內行CT;條件容許下可行增強CT及腸係膜CTA,建議在48小時內進行結腸鏡檢查,通過觀察粘膜明確診斷。結腸鏡下觀察病變呈節段性,可見腸黏膜水腫,散在斑點狀出血、糜爛、出現淺潰瘍,甚至腸腔狹窄、黏膜萎縮呈顆粒狀,表現類似於克羅恩病。

如何治療“腸中風”

一般輕症患者可以通過禁食、補液、擴張血管、改善循環、預防感染等對症治療後能夠恢複;對於有血栓栓塞的患者,如果沒有特殊禁忌症可以加用抗凝或者介入取栓治療;如出現腸梗死、急腹症等嚴重並發症應及時進行外科手術治療。

如何預防“腸中風”

1. 保護好血管,要像預防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那樣,控製動脈粥樣硬化,平日做到膳食合理,少吃動物性脂肪,不暴飲暴食,戒煙少酒,控製體重,適度體力活動。

2. 積極治療原發病 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房顫等疾病是腸中風最直接與最危險的因素。因此,要積極治療這些原發病,堅持治療,控製血壓、降低血脂、控製心室率,可有效降低患腸中風的風險。

3. 定期檢查 經常檢查血脂、血液流變、紅細胞壓積及血管彩超等,如異常,及時診治。

4. 預防便秘和咳嗽 預防腸中風,要注意防止便秘、咳嗽,因為這兩種症狀容易導致腹壓增加,造成血栓脫落堵塞血管形成腸中風。因此老年人便秘時不要過度用力,平時可多吃富含膳食纖維類食物。

總之,對於老年人,同時患有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動脈硬化症和房顫等高危因素疾病時,如出現腹痛、腹瀉、便血症狀,要重視,警惕“腸中風”,發生,要及時就醫,及早診治。(朱冉飛)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16 powered by 匯川網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