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一步確定執行標準

时间:2025-04-20 21:28:18来源:编辑:

近日,财说上交所發布《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監管指南第2號—財務類退市指標:營業收入扣除》《科創板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業務指南第9號—財務類退市指標:營業收入扣除》。退市與此同時,新规下上效深圳證券交易所也發布了《上市公司業務辦理指南第12號――營業收入扣除相關事項》《創業板上市公司業務辦理指南第13號――營業收入扣除相關事項》(以下簡稱“《指南》”)。市公司的速效

其實早在今年4月,救心将失滬深交易所就已分別發布《關於落實退市新規中營業收入扣除相關事項的丸或通知》和《關於退市新規下營業收入扣除事項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而本次《指南》的财说發布意在精準打擊“空殼”公司,落實落細退市新規,退市完善退市細則,新规下上效提升財務類退市指標可執行性,市公司的速效是救心将失對4月發布的《通知》進一步優化。

此次的丸或指南中,在之前《通知》中提出的财说“營業收入應當扣除與主營業務無關的業務收入和不具備商業實質的收入”的基礎上,進一步確定執行標準,退市主要在以下三方麵:一是新规下上效細化貿易、類金融業務扣除要求;二是規範“穩定業務模式”判斷標準;三是明確將非正常交易合並取得的收入進行扣除。其中,強調的“營業收入扣除事項”是對上市公司,尤其處在退市邊緣的公司的精確打擊。

過去,沒有持續性經營能力的退市邊緣公司,一般會在會計年度截止日前通過突擊開展貿易、類金融等業務做大營業收入,粉飾財務數據進而規避退市。或許投資者會有疑問,為何企業會選擇貿易和類金融等業務“突擊營收”。一位接近市場的投行人士對界麵新聞分析稱,因為這類業務一般投入較少,進入和退出成本相對較低,短時間內能迅速獲得金額數字上較大的收益來蒙混過關。不過其難以形成穩定長久的業務模式,無法根本改變空殼公司的實質。

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市場人士表示,本次《指南》的發布將有利於審計機構更規範地對上市公司進行管理,核查上市公司當期收入是否真實、準確,有助於A股市場的優勝劣汰良性發展,提升上市公司的整體營收質量,讓上市公司更多聚焦於自身主營業務,紮紮實實去幹實業,同時也能保護投資者的合法利益。

數據來源:WIND、界麵新聞研究部

界麵新聞根據2020年中報以及2021年中報中,非主營業務收入占比變化尤其突出的公司進行了從高到低篩選,並列舉出10家其他業務收入占比排名靠前的上市公司,其中包括快意電梯(002774.SZ)、首航高科(002665.SZ)、鞍重股份(002667.SZ)等。其中,快意電梯其他業務收入占比在過去一年中增加了驚人的140.86%,其原因受益於“三舊改造”項目屬於一次性業務,業績並不具有持續性,不過公司有在中報中對該部分收入的合理性進行解釋說明,與《指南》中突擊開展貿易、類金融等業務去做大營業收入所指的對象有所區別。

仔細觀察這10家“營業收入扣除”新規下有較高被視為審查對象風險的上市公司,不難發現一些共性規律:這類公司主營業務業績在過去一年中大多開始走明顯下坡。另外,這類其他業務收入大多為新開拓業務,主要以《指南》中提出的譬如貿易、類金融等業務為主。甚至更有一些公司僅在中報中披露該業務為“其他業務收入”,並未具體說明該業務所涉及的實質內容相關的任何訊息,在收入占比變化如此之大的情況下投資者卻一無所知。

如果投資者發現自己手中所持標的具有上述規律,則需保持警惕。

copyright © 2016 powered by 匯川網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