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11月19日報道(福建日報記者 單誌強 通訊員 李何穎)近日,云位於周寧縣七步鎮後洋村的周宁周寧“三庫”生態文明學習實踐基地,一台引人注目的县林多功能監測顯示屏映入眼簾。
伴隨著“嘀嘀嘀……”的业上聲響,基地內的守方自動化無人機巢緩緩打開,“空中護林員”到了工作時間,青山沿著設定好的云軌跡穿梭在林海上空,如雄鷹一般檢視著自己的周宁領地。鏡頭畫麵越過山嶺,县林林場裏的业上一棵棵樹木、一塊塊林地、守方一處處卡口盡收眼底。青山
電腦前,云周寧縣林業局資源站負責人葉啟釗正實時監測、周宁研判火情預警信息,县林輕點鼠標即可切換每一個監測點位。
“我們在巡視係統裏給無人機設計了三條航線,每天日夜定時,自動巡檢、返航、充電,實現一天多巡。”葉啟釗說,從今年7月試運行以來,該無人機已巡護462架次、巡護裏程443.23千米。
據介紹,傳統人工巡護方式僅靠護林員巡護,巡護時間長、效率低,且因視野限製,林場出現什麽問題也難以及時發現。與之相比,無人機可以輕鬆翻山越嶺,抵達人車無法到達的地帶,將原來巡一趟要半天時間的人力巡查過程縮短到不足半小時,及時反饋巡林情況,迅速準確地捕捉林區所有異常情況,進一步實時掌握森林情況。
周寧山靈水秀,自然生態資源豐富,是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全縣林地麵積8.2萬公頃,林木蓄積量488.6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72.96%。
為切實守護好“綠色家底”,今年以來,周寧縣在省、市林業主管部門大力支持下,全力推進智慧林業示範點建設,在周寧“三庫”生態文明學習實踐基地核心區的杉木、馬尾鬆、闊葉樹林內開展智慧林業項目建設,讓大數據轉化為守護林業生態的現實生產力。
該項目涉及林場麵積725畝,配套建設林火視頻監控、全天候自動化無人機機場、網絡紅外相機、智能生長監測儀等內容,構建高頻次、全天候、立體化、智能化的森林防火智能監測網絡和森林資源智慧監測平台,致力以數字化賦能林業高質量發展。
“像這棵杉木,它胸徑17.5厘米,樹齡15年,編碼、具體方位及健康情況,在大數據管控下顯示得清楚準確。”葉啟釗邊熟練操作著係統邊介紹,通過人工智能算法的應用,建立基地核心區林分生長模型,將樹木的分布、生長狀況、生態功能等信息進行整合和分析,實現林木生長環境的精細化管理,提高森林資源的利用效率和保護水平。同時,對森林病蟲害等自然災害進行早期預警,及時采取措施遏製病害蔓延。
智慧林業項目配套安裝了兩台網絡紅外相機,通過紅外傳感技術、人工智能物種識別技術,為及時掌握野生動物分布和種群數據動態信息提供助力。截至目前,網絡紅外相機共拍攝到小麂、豹貓、白鷳、黃腹鼬、灰胸竹雞等10餘個物種,其中多次監測到白鷳、豹貓等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