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蜀山群眾就有更多獲得感

时间:2025-04-20 22:03:32来源:编辑:

城市有品質,品质蜀山群眾就有更多獲得感。有乐享

在加速城市發展的最令進程中,蜀山區立足功能完善,人安著眼品質提升,生活通過創新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科學化、品质蜀山市政建設現代化、有乐享城鄉統籌一體化、最令基礎教育均衡化等係列舉措,人安高品質加強城市建設管理,生活不斷提升城區品質。品质蜀山

蜀山區把征遷和大建設項目齊頭並進,有乐享年均征遷麵積近100萬平方米。最令2019年上半年,人安全區已分配安置點3個、生活麵積42.7萬㎡,在建安置點14個、麵積235.24萬㎡。自合肥市2012年啟動老舊小區環境綜合整治以來,蜀山區投入資金4.7億元,整治老舊小區136個,涉及建築麵積434萬平方米,惠及5.1萬戶、14.4萬群眾。

老城更新讓居住更舒心

2019年5月28日,三裏庵街道績溪路社區的222戶居民迎來了盼望已久的一天,這天是華冶家園安置房搖號分房的日子,“以前住的房子很舊也很小,外立麵牆壁已有破損,內部設施也鏽跡斑斑,沒想到如今還能住進帶電梯的大房子!”搖到心儀的房子,77歲的範若凝老人笑得合不攏嘴。

安居才能樂業,老城更新改的不僅是城市的環境,更是居民的生活。隨著城區發展升級,百姓提升居住品質的願望也愈加強烈。蜀山區在老城區啟動舊城改造工作中,把棚戶區改造和老舊小區環境綜合整治當作重大的民生工程來抓,切實解決群眾關心的熱點問題,帶動老城複興,持續為群眾幸福“加碼”。

蜀山區從經驗中優化工作方式,近年來,先後總結出“群眾自治搬遷模式”、“模擬搬遷模式”,讓征遷在和諧、陽光中進行。在鍛壓廠北生活區危房改造中,按照“街居引導、居民主導、群眾自治、整體搬遷、統一安置”原則,調動居民自治意願,圓滿完成48戶自主搬遷,成為合肥市首個當年搬遷、當年安置的居民自治搬遷項目。

在老舊小區環境綜合整治過程中,堅持以群眾為中心,邀請群眾全程參與。在前期公開征集住戶意見,量身定製“改造菜單”供群眾勾選,打造科學的整治方案。後期工程施工時,又邀請群眾全程參與監督,最大限度滿足居民需求。在馨怡家園項目中,全省首創“綠色回遷”試點,讓回遷居民自主選擇裝修方式,既保障百姓追求品質生活的自主權,又綠色環保,避免浪費。

一批批老城改造工程相繼啟動,南七老廠房成為“新南七商圈”,安大龍河校區60棟危舊房征遷工作正在進行……越來越多的家庭實現了 “以小換大、舊樓變新”的“安居夢”。

繁華商圈讓生活更豐富

“30年前,三裏庵還是一片農田,誰能想到農田變成了合肥市人氣最旺的現代化商業時尚中心。”今年63歲的市民王慶榮在三裏庵住了幾十年,這裏的變化她感受最為真切。

2004年,國購廣場開業,成為三裏庵商圈的“拓荒者”,家樂福讓安徽沒有世界500強零售企業的曆史就此結束,並在開業當日就創下了世界第一,即客流量和實際購買顧客“全球第一”的業績。2012年,總投資20億元的之心城購物中心正式開業,刷新了合肥市全新意義上的城市綜合體。如今,三裏庵商圈已發展了14個年頭,隨著長江西路完成升級改造,地鐵2號線通車,IFC國際金融中心等機構入駐,三裏庵商圈展示出無與倫比的魅力,日均人流量達到20萬人次。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在蜀山區版圖東西走向,三裏庵商圈、新西站商圈等星羅棋布;南北方向,五裏墩商圈、新南七商圈、天鵝湖商圈序列分布,十字網型商圈背後是從大型主力商圈到生活體驗型都市商圈再到生活配套性商圈等發展定位各異、基礎功能齊全的頂層設計,為周邊居民營造優質“15分鍾便民生活圈”,提升老百姓獲得感、幸福感。一張張融合傳統內涵、現代時尚的商業名片絢麗綻放,輻射全省。

商圈,是蜀山區發展經濟的雄心,更是服務百姓的民心。商圈,作為城市的重要經濟元素,折射著城市的發展變遷。在蜀山區,一個個商圈興盛繁華,惠及更多市民。而這背後,是宜居蜀山城市品質提升的見證。

均衡發展讓教育更優質

9月11日上午,鍾雪薇正在小廟鎮中心學校給孩子們上數學課。今年9月,蜀山區8名骨幹教師老師踏上了前往小廟鎮的支教之路,鍾雪薇今年27歲,是這批支教老師中唯一的90後,她從合肥市綠怡小學“主動請纓”前往支教。“學校離市區30多公裏,每天清晨6:00從家中出發,開車一個半小時到達學校。”雖然辛苦,但樂在其中。

近年來,蜀山區深入實施“科教興區”戰略,將教育優先發展擺在首要位置,千方百計加大教育投入,在“資源、管理、質量、保障”等方麵推動教育工作提檔升級,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讓蜀山的孩子們享受更加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

小廟鎮2013年劃歸蜀山區,與城區相比,這裏義務教育師資力量薄弱、辦學條件落後。2014年起,蜀山區通過派駐骨幹教師支教,加大經費投入、優化辦學條件等方式大大提升了這裏的教育水平。塑膠操場、數字圖書室、理化實驗室……城裏孩子擁有的教育資源,小廟鎮的孩子也都擁有了。

教育均衡化是一項保民生、暖民心的工程,事關社會公平。蜀山區聚焦教育資源供給,加快中小學幼兒園建設“擴盤提質”,西城一小、肥西路小學、望江路幼兒園等15所中小學幼兒園正在全力建設;另一方麵,夯實師資隊伍建設,通過“三大提升工程”、“新優質學校創建”等不斷提升辦學質量。今年,全區投入教育裝備項目資金3353.23萬元,建設智慧學校,大力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校園網建有率、網絡帶寬接入率、無線網覆蓋率均為100%。

蜀山區著力推進義務教育辦學機製改革,在全省率先實施“集團化辦學”,采取“優質品牌學校 + 新校”的方式,組建了合肥市五十中東區、合肥市西園新村小學北校教育集團、合肥市稻香村小學教育集團等11個教育集團,力爭2020年將全區所有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納入集團化辦學,讓居民共享優質教育資源。在蜀山,受老百姓認可的“身邊的好學校”越來越多,“樂學蜀山”已成為合肥市乃至安徽省教育的一張靚麗名片。

(沈剛 牧歌)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16 powered by 匯川網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