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體報道,动动第职詹姆斯和他的手收合夥人馬弗裏克-卡特、大阪直美、益翻业德雷克三人合資入股了體育科技公司StatusPro,动动第职這家公司在8月份融資了520萬美元,手收而大家似乎都很看好這家公司的益翻业前景,甚至給出了十數年後這家公司市值有可能突破百億美金級別的动动第职預期。
假設市場給出的手收預期合理,那詹姆斯又做了一筆賺錢的益翻业投資。
這不是动动第职詹姆斯第一次涉足商界了,事實上他整個職業生涯已經做了不少好投資,手收比如當初在利物浦戰績不佳時,益翻业買下了2%的动动第职股份成為小老板。而最近他又買下了波士頓紅襪隊1%的手收股權。
詹姆斯當年代言BEATS耳機讓許多球迷印象深刻,益翻业甚至說BEATS耳機在NBA爆紅有他成天在賽前帶著耳機熱身的一份功勞,而他同時也是BEATS的股東,當蘋果公司收購BEATS耳機,詹姆斯手裏的股份升值了3000萬美金。
詹姆斯還投資了一家披薩店,經過多年的發展,他手裏的股權也從100萬美元升值到了超過4000萬美元,而且他還在芝加哥和南福羅裏達擁有19家同品牌披薩店的經營權。
今年10月份,詹姆斯和他的合夥人馬弗裏克-卡特共同創辦的媒體公司TheSpringHillCompany被一家財團買下了少數股權(這家公司因為詹姆斯的原因,參與了空中大灌籃2的製作),在這筆收購之後,公司的整體估值已經提升到了7.25億美元。
除了如今聯盟名氣最響的詹姆斯,還有許多大家熟悉的NBA球星身兼投資達人的身份。
比如杜蘭特看起來一副屌絲鍵盤俠的樣子,但他卻是商界的NewMoney,因為經紀人兼財務顧問的建議,他很早就用自己打球掙來的錢設立了專屬的投資基金,通過各種方式在一級市場投資了數十家初創公司,並且收獲了不少利潤。
去年爆火的虛擬幣交易平台Coinbase就為杜蘭特帶來了數十倍的回報,他參股的一家外賣送餐平台在被優步收購之後,也賺到了15倍的利潤。
除此之外,他還是美國大聯盟費城聯隊的小老板,曾經還考察過NBL球隊,就是出過三球,以及周琦現在打球的地方。
NBA跨界投資最著名的其實還是伊戈達拉,杜蘭特在勇士和他當隊友時也與他取了不少經,伊戈達拉最經典的案例是他手裏擁有許多科技公司的股票,比如蘋果、臉書、推特、特斯拉、ZOOM……
和詹姆斯、杜蘭特、伊戈達拉都有不錯私交的德雷蒙德-格林,自然也沒有在投資上落後,雖然看起來五大三粗,但他在投資賺錢這方麵一點也不含糊,他還給自己設立目標,40歲以前要靠投資成為億萬富翁。
在如今的NBA,球迷總是能讀到某某球員又買了什麽公司,某某球員投資又翻了多少倍的新聞,這無疑和現在聯盟的氛圍有關,隨著NBA有越來越多的先行者指路,同時也就有越來越多的效仿者緊隨其後,在商界開疆擴土。
事實上,詹姆斯、杜蘭特們不僅在籃球層麵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在跨界投資上也是後來者。
比如籃球之神喬丹,不僅坐擁AirJordan的股份,每年就等著球迷買鞋給他印鈔票,他還是黃蜂隊的老板,擁有一支NBA球隊,這樣的分量可是令後輩們望塵莫及。
還有魔術師約翰遜,很多人其實不知道他是個商業大亨,早在打球的時候他就聯手星巴克老板一起做生意獲得了巨大成功,他甚至一度擁有過部分湖人隊的股份。
NBA漸漸出現越來越多球員涉足投資,這是球員們理財觀念提升的訊號。事實上,NBA聯盟也一直在試圖教會球員們怎樣使用手裏巨大的財富,畢竟他們很多出身貧寒,大部分可能還沒有接受過足夠的教育,以至於大量的財富變成了毀掉他們的糖衣炮彈。
我相信球迷們對某某球員揮霍無度最終導致破產的新聞印象深刻,其中還有許多是我們熟知的球星,比如阿倫-艾弗森退役後屢屢傳出破產的傳聞,當初總是來中國做表演賽並非是為了球迷,而是為了圈錢。
許多球星還因為根本不懂投資,被所謂的理財顧問騙走了不少錢,當了冤大頭。
喬丹的老隊友皮蓬因為投資被騙了2700萬,安東尼-沃克在美國次貸危機時去投資處於泡沫的房地產,血本無歸,就算是公認的高學曆球員鄧肯,也有過被騙的經曆。
既然投資有風險,容易被坑被騙,那為什麽NBA球員還要拿著自己的錢包去做投資呢?
其實原因不外乎是,隨著球員意識的覺醒,他們清楚自己不可能一輩子都吃打球的青春飯,而要在退役後保持同樣的生活質量,那除了降低自己的消費,就是多賺錢了。
恰恰NBA球員的名氣又能讓他們接觸到上流社會的有錢人,那麽一來二去,投資也就漸漸成為他們球場之外,非常重要的社交活動,甚至像杜蘭特這樣變成第二職業也不足為奇了。
最近,向來對商業不沾邊的字母哥,也似乎開始對怎麽躺著賺錢感興趣了,采訪他的記者透露:“當他拿了總冠軍後,我感覺他開始注意自己的名氣了,如果你想讓他帶貨,現在開始得給錢了。”
“他開始對一些特別的事跡感興趣,他開始想知道自己是不是該宣傳自己的生意。”
籃球的火炬從詹姆斯傳到杜蘭特又傳到了字母哥手裏,而現在看來,字母哥還有可能接下前輩們跨界經商的傳統。
畢竟,賺錢的事,誰不願意做呢?
(br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