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交所開市首周表現亮眼。北交上周,所开市首北交所10隻新股全部上漲,周只涨幅走势其中4隻新股漲幅超過100%,新股同心傳動漲幅最高,平均為306%。呈何7隻新股換手率超過100%,北交其中同心傳動換手率最高,所开市首為199%。周只涨幅走势3隻新股成交額超過10億元。新股整體來看,平均10隻新股首周平均漲幅為99.68%,呈何平均成交額為8.22億元,北交平均換手率為133.73%。所开市首
粵開證券首席市場分析師李興告訴界麵新聞,周只涨幅走势與科創板和創業板對比,北交所新股首周平均漲幅相對較少,與之前預期基本一致。“相對於科創板和創業板,北交所新股均在之前有過新三板二級市場交易,目前價格已經可以部分反映其當前市場估值。結合北交所設立消息官宣之後精選層新股表現,北交所新股整體走勢相對於科創板和創業板開市更加平穩。”
另一方麵,71隻老股首周平均漲幅為-13.33%,平均成交額為1.9億元,平均換手率為21.21%。究其原因,主要是由於新股受到資金追捧,疊加部分新股前期估值較低,迎來修複行情;而老股在之前北交所設立消息公布後均有較大漲幅,首周下跌應是部分獲利資金出逃。
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陳靂告訴界麵新聞,北交所開市第一周,成交金額超200億元,開市首日成交額最大,隨後開始穩定,可以看到市場仍具備較強的流動性,總體情況符合預期。目前81家公司流通市值大約在1050億元左右,除首日外,每日成交額在20-30億元左右,每個交易日換手率在2%-3%之間,北交所換手率高於主板,略低於科創板和創業板。
前海開源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告訴界麵新聞,總體而言,北交所開市比較平穩,流動性也不錯,股價分化比較厲害。10隻新股上市首日大幅爆炒之後出現回調,另外71隻股票,股價走勢相對弱一些,因為在上市之前,已經被炒過了,所以存在獲利回吐的情況。未來北交所走勢會更加平穩,波動性會減少,因為會迎接更多新股。現在,北交所整體的市值還不大,未來可能會有更多的公司登陸,從市值和成交量來看,北交所在A股的地位會越來越高。
陳靂指出,受北交所開市的提振,當周創新層、基礎層日均成交金額分別為7.2億元、1.5億元,成交額較上月有明顯的提升,有效激發了新三板的市場活力,發揮了創新層、基礎層、精選層層層遞進的市場結構功能。
中金公司研究顯示,北交所目前總市值2696億元,占A股總市值的0.3%,其中4家公司市值超百億元,分別為貝特瑞、連城數控、吉林碳穀、長虹能源。截至11月19日,北交所81家公司P/E(2021E)中位數26.8倍(同期科創板54倍,創業板40倍)。
李興告訴界麵新聞,目前北交所與科創板投資門檻一致,預計可參與北交所交易的投資者超過400萬戶,另外北交所上市門檻相對較低,後續規模有望迅速擴張。隨著後續北交所逐步擴容,疊加近期多隻北交所主題公募基金發布帶來增量資金入場,北交所交易量有望逐步放大。相對於科創板和創業板,北交所公司整體規模相對較小,但流通股占比較高,預計北交所開市將對其他板塊資金起到一定分流效應,尤其是科創板和創業板。
“北京證券交易所設立的目標之一就是培育一批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形成創新創業熱情高漲、合格投資者踴躍參與、中介機構歸位盡責的良性市場生態,將與滬深交易所、區域性股權市場堅持錯位發展與互聯互通,發揮好轉板上市功能。北交所首發企業中專精特新企業較多,未來有望提升A股整體專精特新企業占比,更好地發揮資本市場功能作用,促進科技與資本融合,支持中小企業創新發展。”李興補充道。
陳靂指出,在開市之初,由於短期的市場情緒導致新股發行整體詢價偏高,從精選層平移過來的股票大部分微跌,少部分微漲。“針對未來走勢來看,我們認為北交所大概率會呈現平穩發展,因為北交所81家首發企業在之前其實均在新三板市場有直接融資的經曆,當前的價格基本上可以反映市場對北交所內上市公司的整體估值。”
WIND數據顯示,截止目前,225家企業正在按照北交所注冊方式計劃IPO登陸,多家公司已經進入審核狀態,後續需要關注以上公司的上市進程,
中金公司研究顯示,機製調整後,北交所的流動性環境相較此前精選層已經有“質”的變化,且未來仍有進一步改善的空間。
據北交所提供的信息,機構投資者方麵,截至11月12日,共有112家證券公司獲得會員資格;11月19日,首批8支北交所主題公募基金順利發行且全部啟動比例配售。個人投資者方麵,北交所首周新增合格投資者34萬戶,全市場合格投資者已有437萬戶。中金公司認為,隨著機構投資者和個人投資者陸續入市,北交所的流動性仍有進一步提升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