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能預防99%的宫颈宮頸癌 廈大科學家敲開第三代疫苗研製大門
夏寧邵團隊的實驗室。(廈大供圖)
海峽網訊(廈門日報記者佘崢)中國科學家率先敲開第三代宮頸癌疫苗研製大門,癌厦他們是大科第代大门來自廈門大學的夏寧邵團隊。
最新出版的敲开國際權威期刊《自然·通訊》發表了夏寧邵團隊的研究成果。第三代宮頸癌疫苗優於第二代之處,疫苗研制在於它能預防99%的宫颈宮頸癌,而第二代隻能預防90%。癌厦
不過,大科第代大门夏寧邵團隊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敲开從實驗室研究到可以使用的疫苗研制產品,還有很長的宫颈一段路要走。
2003年,癌厦夏寧邵團隊開始宮頸癌疫苗研究,大科第代大门他們研製的敲开第一代宮頸癌疫苗即將上市,屆時將成為國內第一個、疫苗研制世界第三個宮頸癌疫苗。而他們研製的第二代宮頸癌疫苗將於明年進入一期臨床試驗。
廈大科學家在2002年開始宮頸癌疫苗研究。據校方介紹,2014年,廈門市發改委和科技局啟動了“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生物醫藥領域區域集聚試點項目”建設,在廈門大學建立國際領先的“生物藥物靶標篩選和成藥性評估關鍵技術平台”。借助該平台,研究人員成功突破了國外的專利壁壘,利用自主研發的技術體係,成功解決了九價宮頸癌疫苗研製的一係列關鍵技術難題,並顯著加快了成果的產業轉化。
科研難點
已上市的疫苗可預防約90%的宮頸癌
廈大科研團隊在攻克最後的10%上取得突破
宮頸癌主要由人乳頭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研究表明,至少有13種高危型以及5種可能高危型HPV與宮頸癌等癌症的發生相關。目前已經上市的宮頸癌疫苗中,保護範圍最廣的九價疫苗,可以預防7種高危型和兩種低危型HPV的感染以及大約90%的宮頸癌。但是,仍有與另外近10%的宮頸癌相關的HPV沒有得到覆蓋。而隨著疫苗的推廣應用,疫苗所預防型別的病毒感染將逐漸減少,但疫苗未覆蓋型別的病毒傳播和進化,對人類健康的威脅卻可能進一步擴大。
因此,攻克這最後的10%尤為重要。不過,科學家在研發保護範圍更廣的HPV疫苗時發現,如果按照第二代疫苗的研發方法,會麵臨疫苗接種劑量大、潛在副反應大、生產工藝難度大等問題。因此,最好的方法是增加HPV類病毒顆粒的種類,從而“一對多”地預防更多的HPV病毒型別。
夏寧邵的研究團隊在這方麵取得突破。他們采用新興的結構疫苗學方法,開展第三代宮頸癌疫苗設計,獲得了隻需要7種類病毒顆粒就能覆蓋20種HPV病毒型別的第三代宮頸癌疫苗,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一種HPV類病毒顆粒具有同時保護3種HPV病毒型別的功能,在增加疫苗可預防病毒型別的同時,減少了疫苗抗原所需的類病毒顆粒的種類。
也就是說,第三代宮頸癌疫苗在能預防99%的宮頸癌的同時,還不需要增加疫苗接種劑量。
幕後英雄
不但研製出國產一代、二代宮頸癌疫苗
還研製出世界上第一支戊肝疫苗
夏寧邵團隊昨天還透露,該團隊研製的第一代宮頸癌疫苗已經在2017年申報生產,即將上市,上市後將成為國內第一個宮頸癌疫苗。據悉,第一代宮頸癌疫苗能預防70%的宮頸癌。
不僅如此,該團隊研製的第二代宮頸癌疫苗將於明年進入一期臨床試驗,臨床試驗一般要曆時四年到五年,也就是說,國產第二代宮頸癌疫苗最早有望在2022年上市。第二代宮頸癌疫苗俗稱“九價宮頸癌疫苗”,這也將是全球第二個問世的第二代宮頸癌疫苗。
此外,夏寧邵團隊已經在2011年研製出世界上第一個戊肝疫苗並投入生產。
宮頸癌
宮頸癌是全球女性癌症第二大殺手,據統計,我國每年有13萬例新發宮頸癌病例,約2萬-3萬名婦女死於宮頸癌。
宮頸癌疫苗
目前已經上市的宮頸癌疫苗中,保護範圍最廣的九價疫苗,可以預防7種高危型和兩種低危型HPV的感染以及大約90%的宮頸癌。
“九價宮頸癌疫苗”指的是第二代宮頸癌疫苗。全球首個第二代宮頸癌疫苗是美國默沙東公司研製的,已於2015年在國外獲準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