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28年再次來到中國

时间:2025-04-20 21:20:06来源:编辑:


9月14日至17日,第届大会递中受亞洲營養學會聯合會(FANS)委托,亚洲营养营养由中國營養學會承辦的揭幕第十四屆亞洲營養大會在成都舉辦。這一營養學界的植物國際頂流盛會1995年後,時隔28年再次來到中國。素传

 

本屆大會圍繞“可持續營養助力未來”主題,国智設9個主旨報告、第届大会递中10餘場專題報告、亚洲营养营养5場青年報告,揭幕有來自包括20多個國家的植物近200名學者提交報告,其中國外報告人占40%。素传大會聚焦國際最新熱點營養問題,国智如食物與營養、第届大会递中營養與可持續發展、亚洲营养营养公共營養與健康、揭幕全生命周期營養等方向展開學術交流與討論。

 

本屆大會,中國營養學界分享新知、凝聚共識、推動創新,諸多研究成果和學術突破發布,其中包括新版《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中國居民早餐營養健康模式》等。

 

中國營養學會理事長楊月欣致辭

 

第十四屆亞洲營養大會組委會主席、中國營養學會理事長楊月欣,亞洲營養學會聯合會主席Hardinsyah,聯合國糧農組織食品和營養司司長Lynnette Neufeld,安利(中國)市場部副總裁及亞洲科技創新中心副總裁陳佳等出席會議。

 

亞洲營養學會聯合會(FANS)成立於1973年,每四年組織召開一次亞洲營養大會。中國於1985年加入亞洲營養學會聯合會,目前是其副主席和候任主席所在國(2019-2023年),此次會議後,中國將正式成為亞洲營養學會聯合會主席國。這是我國營養學術界進一步走向國際舞台、發出中國聲音的重要標誌之一。

 

食養是良醫《中國居民早餐營養健康模式》發布

 

我國成年高血壓患者數量高達2.45億,血脂異常人數超過4億,高鹽、低穀物、低新鮮水果攝入,中國居民三大飲食殺手”,因此導致的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死亡率在世界人口前二十大國中位居首位。

 

“食養是良醫”分論壇中,來自中國、荷蘭、印度、泰國及韓國的學者,分享了食藥物質、健康膳食模式在各自國家的發展趨勢和研究亮點,為“食養是良醫”提供了豐富係統的科學依據。楊月欣表示,《黃帝內經》講:“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食養作為中華民族璀璨的文化之一,在中華大地上生根、發芽,並傳承至今。

 

中國營養學會常務理事孫桂菊教授接受采訪

 

平衡膳食和充足營養是人人健康之基,合理膳食和健康生活方式是慢性病防治的主要手段,治療膳食和營養支持可為疾病治療提供支持。中國營養學會常務理事孫桂菊教授介紹,我國居民如維生素A、維生素B2、鋅等微量營養素缺乏比較普遍,食物吃得營養了、平衡了,本身就是一種“良醫”。與會專家紛紛表示:“食養是良醫”,是對科學食養理論的總結升華,對合理膳食行動做出有效指導,對健康中國建設有著重要意義。

 

合理膳食是健康的基石早餐是一天營養獲取的開始,也是合理膳食主動健康的第一站。中國營養學會合理膳食工作專家組,在紐崔萊營養與健康研究中心支持下,編寫了《中國居民早餐營養健康模式》,指導公眾重視早餐營養,通過吃好每日第一餐,養成健康生活方式,提升健康水平

 

陳佳介紹,我國居民對早餐營養重視不足,超過一成的人群做不到每天吃早餐近九成人早餐品種單一,且相當一部分人蔬菜水果和奶類攝入不足,早餐質量不高,營養攝入不夠、不均。這會導致全天能量和營養素攝入不足,降低大腦興奮性,導致精神不集中,思維遲鈍、躁動等,影響學習和工作效率。長此以往,會增加胃炎、膽結石、肥胖、2型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發生風險。

 

《中國居民早餐營養健康模式》發布

 

《中國居民早餐營養健康模式》提出:

早餐食物量應占全天食物總量的25-30%,能量供給與中晚餐相似

保證食物多樣性(至少四類品種以上)。快捷、方便和營養的早餐,應該包括穀物主食1份、奶類雞蛋等食物1份、蔬菜水果各1份:要特別注重富含優質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和磷脂等優質食物;含有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和植物化合物等營養物質的食物;富含益生菌的食物保障營養物質互補、充足和全麵。

多選高營養密度的食物,少選油炸、醃製類食品及糕點等高油、高鹽、高糖食品。

 

為預防我國居民慢性病發生發展,倡導居民從“吃飽”“吃好”到“吃出健康”逐步轉變,今年初,國家衛健委印發《成人高脂血症食養指南(2023年版)》《成人高血壓食養指南(2023年版)》《兒童青少年生長遲緩食養指南(2023年版)》《成人糖尿病食養指南(2023年版)》4個食養指南,鼓勵居民合理搭配日常膳食,養成良好飲食習慣。

 

新版《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麵世

 

《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以下簡稱DRIs),是為滿足不同年齡、性別、身體狀況的中國居民營養需求而製定的權威工具書,包括各種營養素的平均需要量、推薦攝入量、適宜攝入量和可耐受最高攝入量等。

《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2023版)》發布

 

上一版DRIs2013年開始使用,於20208月啟動修訂。2023DRIs基於科學性、延續性、專門性、目的性四大基本原則,納入了近十年來國內外有關營養素和其他膳食成分在功能、評價、需要量、安全性慢性病預防、以及更多以中國居民為研究對象的研究結果對包括能量、營養素及其他膳食成分的20個年齡組及孕婦乳母的不同參考攝入量共70餘個營養素和其他膳食成分,進行了修訂與確認。

 

2023版DRIs在相關概念和數值製定程序方麵進行了改進和完善,製定和修訂了中國人群在年齡分組、體重代表值、母乳成分參考值等方麵的重要的基礎參考數值,整書從編寫框架、格式體例上,更加突出了以數值為中心的工具書定位,成為我國膳食及營養科學界的權威新標準。

 

中國營養學會副理事長常翠青教授接受采訪

 

中國營養學會副理事長常翠青教授介紹,2023版DRIs最大變化之一,是營養素推薦攝入量為了更好滿足不同年齡段需要,設立了20個年齡組,12歲之前每一歲就是一個年齡段;另外,膳食成分中預防慢性病的SPL值(特定建議值),由舊版的6個增加到13個

 

楊月欣介紹,2013DRIs 修訂完成和2023DRIs出版發行,是落實國務院《國民營養計劃(2017-2030年)》的重要工作,對於製定國家營養健康政策及其重要技術指標、食品營養標準、營養支持和幹預、膳食調查指導和評估、新食品研發,以及保障國民健康和膳食營養素合理攝入具有重大意義。

 

安利基於累積89年的植物選種育種、有機種植、有效物質和作用機製闡釋的全鏈條研發經驗和成果,作為業界代表支持中國營養學會進行2023DRIs修訂。陳佳表示,安利借助全球科學合作網絡,為修訂工作提供多方位支持:搭建國際學術交流平台,分享歐盟、美國等國家和地區DRIs修訂進展情況以及最新科學證據;設立植物功能成分與健康研究專項基金,鼓勵植物營養素健康價值(包括預防慢性病)研究;發力營養素在生理功能、營養狀況評價等方麵的基礎科研,提出更適合我國居民的營養素攝入量。

 

“植物營養素”成高頻熱詞 為慢病抗衰增添砝碼

 

大豆異黃酮、番茄紅素、類胡蘿卜素、薑黃素、茶多酚……這些都是科學界已發現的植物化學物,主要存在於蔬菜、水果、豆類等植物性食物中。科學研究證實,許多植物化學物對健康維護十分重要,主要生理作用包括抗氧化、清除體內自由基、延緩衰老、調節免疫和降低慢性病風險,營養學界將其稱為“植物營養素”。

 

2013DRIs,首次納入了10餘種具有生理健康作用的植物營養素。2023DRIs,增加了具備科學證據的植物營養素新麵孔,如甜菜堿、海藻多糖、枸杞多糖等。

 

作為營養學界新興的研究領域,“植物營養素”成為本次大會高頻熱詞。國際植物營養素學術研討會上,來自中國、美國、日本、韓國的學者,圍繞植物營養素改善中老年血脂異常、對輕度到中度阿爾茨海默病認知功能影響、以及免疫和炎症反應等做出專題報告,探討植物營養素在延長健康壽命及促進老年健康方麵的積極作用。

 

安利亞洲科技創新中心、安利(中國)市場部副總裁陳佳接受采訪

 

抗衰是人類的永恒話題。今年國際頂級期刊Cell首次提出細胞衰老12大標誌,震撼科學界,為全球抗衰研究和產品開發明確了方向陳佳介紹,安利基於植物營養素安全性、量效關係、作用效應靶點、多種植物營養素相互作用關係的長期研究,針對基因組不穩定、細胞衰老、線粒體受損、慢性炎症等12大衰老標誌,結合多項植物抗衰小分子專利,將於年內推出一款抗衰新品。這款產品,包含槲皮素、花色苷、鞣花酸、蘆丁、沒食子酸多種植物營養素,在細胞層麵精準作用關鍵靶點再到表征器官作用於整個身體機能,從而達到延緩衰老的功效

 

萬千草木,蘊天地靈秀。安利紐崔萊已經走過近90年的植物營養研究和開發曆程,依托全球研發體係和國際合作資源,與中國科學機構深度合作、以現代科學方法挖掘和認識植物的健康價值:與中國營養學會合作探尋植物營養密碼,與中國醫學科學院合作建立中國藥用植物聯合研究中心,與中國科學院合作建立功能性植物育種聯合實驗室,從植物原料的優選優育、方劑創新,到深耕基礎科研、促進成果轉化,為消費者提供富含植物營養素、安全有效、可信賴的個性化營養健康方案。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16 powered by 匯川網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