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解員向專家組成員講解項目原理。厦门記者 彭怡郡攝
海峽網訊(海西晨報記者彭怡郡)廈門2015年入選國家第一批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海绵合专如今該項試點工作進入了考核階段。城市昨日,建设家部家组住建部、迎国財政部、考国水利部三部門聯合專家組,委联對廈門海綿城市試點建設工作進行考核,昨抵實地走訪了海綿城市建設的厦门典型代表區域,首站為海滄的海绵合专馬鑾灣。
據了解,城市入選國家第一批海綿城市建設試點的建设家部家组城市共有16個,廈門是迎国其中之一,此次考核是考国對試點城市建設情況進行驗收。考核共分為三個階段,委联分別是材料審核、現場考核和綜合評定。昨日,專家組對照提交的報告,對海綿城市實際成效進行考察。
在海滄的馬鑾灣,專家組成員從係統治理、雨水排澇等多個類型項目中,抽取了部分項目進行考察。成員們一邊聽講解員介紹項目原理,一邊對實際成效進行提問。待實地考察結束後,專家組還將進行綜合評定。
“廈門海綿城市建設實現了從‘試點海綿’到‘全域海綿’的轉變。”相關負責人說。在三年的海綿城市建設過程中,廈門在全國率先提出全市域內開展海綿城市建設的工作計劃,明確要求新建城區應全麵落實海綿城市理念,老城區結合城市更新,有序推進海綿城市建設。
目前,廈門市海綿城市試點建設總麵積35.4平方公裏,其中,海滄馬鑾灣試點區試點麵積20平方公裏,翔安南部新城試點區15.4平方公裏。截至2018年底,完工項目196個;完成海綿城市建設麵積32.544平方公裏。相關負責人表示,按照《廈門市海綿城市建設管理辦法》確定的目標,到2020年,全市城市建成區20%以上的麵積達到目標要求;到2030年,全市城市建成區80%以上的麵積達到目標要求;到2035年,全市基本完成海綿城市建設。
專家學者聚廈探討給排水新技術
3月11日是“世界建築給排水日”,給排水行業在全球越來越受關注,給排水對健康和環境的重要性也日益凸顯。昨日,“2019世界建築給排水日暨中國建築給排水高峰論壇”在廈門舉行。
據了解,該活動由中國建築金屬結構協會給水排水設備分會、世界水務協會主辦,由在廈門有30年曆史的台商獨資企業廈門海源泵業有限公司承辦。
該論壇係首次在廈門舉辦,全國專家學者、設計研究院以及行業相關企業和人員與會。論壇圍繞“水、衛生、環保、健康”的主題,共同探討二次疊壓供水、智慧水務、裝配式管道係統、海綿城市、節水節能、直飲水係統等建築給排水新技術。
世界水務協會主席謝恩·拉·科姆瑞致辭並作題為《給排水的重要性與日俱增———成功的框架》的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