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别议點讚幾萬——近來

时间:2025-04-20 22:21:43来源:编辑:

  原標題:恐男厭女?半月别议性別議題要對話不要對罵

  “恐男”“厭女”“你打拳”“你急了”……網絡上,基於性別的谈恐题对罵戰幾乎每一天都在上演。針對性別議題施行言語“暴力”,男厌女性真的对骂會有益於性別議題的解決嗎?

  1

  性別對立是個萬能筐?

  分享生活小妙招,無人問津;吐槽老公不幹家務,半月别议點讚幾萬——近來,谈恐题对短視頻創作者晶晶常常為此感到困惑:一方麵為自己似乎掌握了“流量密碼”感到竊喜;另一方麵,男厌女性評論區中“男人就是对骂不行”“這樣的老公不離婚留著過年嗎”也讓她格外驚心。

  當下,半月别议性別議題已成各路博主的谈恐题对“財富密碼”。西南財經大學反歧視法研究中心主任何霞坦言:“在網絡當中,男厌女性經常會看到以性別議題作為商業引流手段的对骂賬號,引導網民對此進行情緒化表達。半月别议”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除了有人刻意引導外,谈恐题对現實生活中的男厌女性群體事件與個人遭遇,也助推性別話題成了網絡輿論場中的“頂流”。一係列社會案件,在加劇著女性社會生活不安全感的同時,也在推動著更多女性產生爭取自身權益的意願。從百度搜索指數的折線圖中可以看出,自2019年起至今,“女權”的百度搜索指數始終超過10年的平均值,而2020年,“女權”一詞的指數又超過了2019年平均值的2倍。

  29歲的上海白領葉子是一個200多人性別議題討論群的群主,因在求職階段被不平等對待,萌生了想要與更多女性交流互助的想法。據她觀察發現:“雖然現在許多針對性別問題的討論確實是存在偏激和不理性的成分,但事實是也確實存在太多因為‘隱形門檻’而被傷害的女性。尤其是在涉女性的惡性社會事件發生之後,大家都感到既憤怒又委屈,因此很容易將對無力改變現狀的不滿,轉化成對男性群體的敵意。”

  在種種因素疊加下,性別對立逐漸泛化,出現了一種“性別對立是個筐,啥都能夠往裏裝”的獨特現象。性別對立是一切問題的根源成為部分人群的共識,從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到引人注目的社會事件似乎都可以套用,而背後的社會結構性矛盾與衝突被忽視,以性別作為事件評判標準而非道德法律的趨勢也有所抬頭。

  2

  網絡混戰,議題失焦

  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社會工作與社會政策係教授吳帆認為,網絡上性別議題的聲浪持續高漲,首先要看到其中存在的積極意義。“性別之間天然的差異性,導致在性別議題當中出現探討乃至爭論是一種很正常的現象。而互聯網為這種討論提供了空間,不同性別的人在網絡上擁有了平等的話語權,這對於性別議題的理性交流和深入溝通無疑是有益的。”

  然而,網絡空間“短平快”和匿名性特征,也讓許多理性探討的聲音被淹沒在了情緒化的發泄當中。“事實就是,在這種漫長而沒有結果的罵戰當中,雙方都會感到委屈和憤怒,除了導致對立的再一次升級,也造成了對性別平等這一議題的汙名化。”吳帆說。

  今年4月,一檔上線於2016年的紀錄片《人間世》的主人公張麗君再度登上了熱搜。這位母親於懷孕5個月時被確診癌症,為了平安生產,她拒絕引產後進行治療,最終失去了生命。而在幾年後,有“知情人”爆料稱,張麗君的丈夫在妻子去世不到1年後再娶,孩子也被過繼給親戚撫養,一時間招致了來自全網的口誅筆伐。即便最終事件被辟謠,但與此並不相關的男性女性,統一被扣上了 “女人愛自我感動是病”“男人大多不長情”的帽子。

  半月談記者采訪了解到,對於性別議題的過度解讀和混戰頻發,部分年輕女性已經開始對結婚生子產生拒斥。對此,吳帆也表示了自己的擔憂:“不同性別之間的無腦站隊、惡意攻擊,對於三觀尚未形成的未成年人來說,長期瀏覽此類內容,很可能會使其對性別議題的認知產生偏差,進而陷入混亂與極端。”

  3

  營造理性、健康的性別議題討論生態

  “在對性別議題的探討中,我們不是要通過‘性別戰爭’來解決遇到的不平等和不公正,而需要看到性別問題背後的社會資源供給不足、分配不均的結構性問題。”何霞說,“而就性別議題進行探討後得出的結論,也絕不是對現有男女互動模式的顛倒,而是要創造出一種建立在平等、自由、溝通、理解基礎上的相互關係。理想的性別關係不應存在控製和壓迫,無論誰來擔任控製者。”

  “需要進行引導和糾偏的是基於性別議題熱度的引流,和罔顧事實和理性進行偏激的情緒宣泄。”吳帆認為,一些網民在性別議題上的錯誤認知,不但造成了男女之間的嚴重割裂,也已經開始對同性別成員造成傷害。“就拿‘papi醬’來說,僅因為結婚生子且孩子起名時隨了父姓,一些女性就認為她不再獨立,甚至被蔑稱為‘婚驢’。追求性別平等是沒錯的,但也要尊重他人主觀的體驗性,不要用自己的認知去評判他人的人生。”

  專家指出,在對錯誤的性別觀念糾偏的同時,也要加快建立在網絡上對性別議題進行惡意引流、煽動的營銷號和博主的處置機製。對於斷章取義、虛構造謠的,要嚴格按照相關的法律規定執行,營造理性、健康的性別議題討論生態。

  何霞說:“性別問題是全人類的問題,不可能在短時間發生徹底改變。我們不要因此把自己想象為一個被動的受害者,而是做積極推動事情改變和解決的人,去做腳踏實地的建設者。”

  來源:《半月談內部版》2021年第12期原標題:《性別對立泛化,要對話不要對罵》

  作者:梁姊郭方達 

責任編輯:張玉

copyright © 2016 powered by 匯川網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