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美是密码寧德的底色

时间:2025-04-20 22:32:24来源:编辑:

生態美是密码寧德的底色,也是解密建自寧德的亮色。11月15日,宁德宁德“福建自然資源改革發展”媒體調研行活動走進寧德,绿富欣賞翠綠的美福紅樹林於潮起潮落間與海水交融的別樣風景,了解霞浦海域海島監管新模式,然资解密福建自然資源改革發展的源改研行寧德綠富美“密碼”。

紅樹林變“金樹林” 自然保護地的展媒走进發展蝶變

走進霞浦縣鹽田中貝村鵝灣紅樹林攝影點,這處“三沿一環”森林景觀帶建設項目點,体调種植著高低錯落的活动紅樹林,撒網、密码捕魚的解密建自小船穿梭林間,成群的宁德宁德白鷺時飛翔在紅樹林上空,一幅靈動的绿富生態畫卷在眼前徐徐展開。

紅樹林是美福地球上“三大濱海藍碳生態係統”之一,具有防浪護堤、固碳儲碳、減少自然災害發生的作用。

作為中國紅樹林自然分布最北的省份,福建在全國率先開展互花米草除治攻堅,福建省自然資源廳、省林業局共同編製並發布《福建省紅樹林保護修複專項行動實施方案》,推進紅樹林自然保護地建設,恢複和提升紅樹林自然保護地生態功能,同時積極爭取自然資源部的支持,按紅樹林造林合格麵積的40%,給予地方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獎勵。

對此,在鼓勵沿海各地種植紅樹林的同時,寧德市自然資源局聯合市林業局也相應地製定印發《關於開展紅樹林造林合格麵積認定及申請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獎勵相關工作的通知》,建立詳細工作機製,開展市級紅樹林造林合格麵積審查工作,落實紅樹林造林新增建設用地指標獎勵政策。

今年4月,寧德市蕉城區、福安市、霞浦縣三地1216.05畝紅樹林造林合格麵積通過省級核查上報至自然資源部,獲得480畝新增建設用地指標獎勵,實現紅樹林變身“金樹林”,寧德市成為福建省首個獲得全國首批紅樹林造林獎勵指標的城市。

研讀深究上級政策,充分爭取省部支持指導,重視成功案例經驗學習;開展在線業務培訓,強化基層技術指導,提高工作專業度;結合寧德工作實際,因地製宜製定高效簡明工作方案。聚焦項目高標準管理,嚴格規範內業材料,強化數據複核複查。重點提升後備項目成熟度,保障後期高質量管護,健全申請長效機製……在“綠富美”這條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寧德提交了紅樹林變身“金樹林”的優異答卷。

寧德市蕉城區自然資源局生態修複股股長阮光華認為,能獲得2024年自然資源部建設用地指標獎勵的紅樹林造林合格項目點,一是擁有較大麵積成片造林及可改善區域生態環境,二是造林存活率高。

阮光華指出,這片紅樹林造林項目對周邊生態環境改善明顯,紅樹林種植區野生蟹類、土筍、水禽鳥類等明顯增多。截至目前,結合當地旅遊資源,吸引了城市周邊市民群眾前來休閑娛樂、露營野餐、觀光攝影、騎行健身等,成為寧德市城市的網紅打卡點。

“我們現在形成了規範模式,積累了相關政策依據、紅樹林合格麵積認定規則詳解、係統操作實務問題解答等宣傳培訓展示材料,配套印發了切實可行的工作方案,為後續年度紅樹林新增建設用地年度獎勵指標申請工作提供了可靠經驗。” 阮光華表示,2025—2026年,寧德將可對達到報送標準的紅樹林陸續申報獎勵指標,保障全市重大項目用地指標。

接下來,寧德也將繼續發揮激勵措施“指揮棒”的作用,推進生態係統保護和修複工程建設,加快紅樹林營造修複,並開展紅樹林造林儲備項目實地調研,大力儲備後續年度申報麵積,以保障重大項目用地指標,推動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促進寧德市綠色高質量發展。

創新海域海島監管模式 守護藍色家園

越過綿延於海灣泥灘之間成片的紅樹林,更遠處則是碧波蕩漾的海洋。

寧德市霞浦縣海域麵積大,海岸線長達510.34公裏,共有各類大小島嶼442個,海域麵積海島數量,均居全省前列。如何更好且正確地使用海域海島資源,做好海域海島監管?霞浦在福建省率先實行了海域海島監管新模式。

“注意,在海域發現疑似有非法圍填海行為。”霞浦縣自然資源局接到國家海洋局寧德中心站巡查信息反饋後,立即派遣工作人員前往現場核查。整個過程對接順暢、處置高效,這是霞浦縣在創新海域海島監管模式後,常見的工作情景。

“早期受限於行政執法體製、人員設備缺乏、執法手段落後以及群眾對海域海島資源使用觀念淡薄等各種因素影響,沿海鄉鎮非法圍填海行為屢禁不止,雖嚴格監管,卻收效甚微。”霞浦縣自然資源局副局長張天飛介紹道,針對海域海島存在監管難的問題,霞浦縣積極探索監管體係建設,創新監管工作機製,尋求管控新手段。

2021年5月,霞浦縣自然資源局便與國家海洋局寧德海洋環境監測中心站簽約建立服務合作關係,開展海域海島監管體係建設,加強海域海島監管,實現打早打小打了,奠定堅實的基礎。

在霞浦縣自然資源局的委托下,國家海洋局寧德中心站利用最新遙感影像技術設備,對霞浦縣所屬海域和岸線開發利用、疑點疑區多發區域、生態修複工程區域等進行定期、不定期巡查;重點關注新增圍填海和岸線變化、海島自然形態、岸線、植被、炸礁取石、開發利用等現象,第一時間將巡查結果反饋給霞浦縣自然資源局,形成了“早發現、早預警、早製止”的監控機製和“早整改、早恢複、早排除”的輔助整改機製。

據悉,2021年5月至2024年11月,國家海洋局寧德海洋環境監測中心站采用無人機航拍、人員、車輛到現場巡查相結合等方式,先後出動無人機538架次、車輛446輛次、人員966人次,對霞浦沿海海域全部岸段進行全方位巡查,形成綜合監管能力,地麵巡查覆蓋率達100%,基本實現了非法圍填海“零增長”,真正完成了海域海島監管“打早、打小、打了”的工作目標。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16 powered by 匯川網   sitemap